“杭吹”的出现
这几年,网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杭吹”,意思就是整天在网上吹杭州有多好的人。他们认为,北上广深这个说法应该改为“北上深杭”或者“北上深广杭”。总之,“杭吹”们认为杭州已经迈入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而不只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这当然就会有很多人不服,于是在知乎上就经常引发激烈的辩论。而跟“杭吹”怼的最激烈的,以广州人居多,因为“杭吹”们最爱对标的城市就是广州。不过据我观察,在知乎上“杭吹”似乎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汇,跟“自嗨”的含义比较接近。
显然,“杭吹”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如果杭州完全没有可以吹的资本,也就不可能诞生“杭吹”。那么,杭州与广州相比,到底谁强谁弱呢?如果把目光再拉长一点,一二十年后,再让这两座城市 PK,又是谁胜呢?
要对两座城市进行综合比较,用主观感受或者举个例都不可取,比如有的网友说:
杭州的地铁比广州的地铁挤得多;广州吃一份快餐 15 元美滋滋,杭州吃一个特难吃的盒饭都要 20!
再比如:
我们杭州有阿里巴巴,你们广州有啥大企业?
我在广州 2500 就能租一个舒服的二室一厅,你在杭州一个单间都租不到。
但这样的吵架不会有结果,因为举个例除了让自己感觉自己理直气壮外,其实证明效力很低,这样的吵架质量也不会高。
杭州 PK 广州——经济影响力
城市比较,唯一客观公正的方式是看那些可以明确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指标。
我手头有一份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名为《机遇之城 2021》的报告,这里面就有大量的非常硬核的客观数据,我国最重要的 47 座城市的基本面数据就写在这份报告中。通过它,我们不仅能了解这些城市的现状,还能窥见未来。
在谈论杭州和广州之前,我们先知道一个最基础的数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广州市常住人口约 1870 万,杭州市常住人口约 1200 万。这是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但广州依然还要多出一个相当于整个郑州城区常住人口的数量,因此广州的人口数量远多于杭州。
大多数人在谈到城市比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比较地区 GDP,那我们就先来看一下 GDP 的情况:
2019 年,广州的 GDP 约 2.38 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五;杭州的 GDP 是 1.54 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十。前四名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香港。从 GDP 总量上来看,杭州和广州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如果我们考虑人口因素,看人均 GDP 的话,广州约 15.6 万元,全国排名第 15,杭州是 15.2 万元,全国排名第 16,两个城市紧挨着。人均 GDP 最高的是澳门,达到了 58 万元,这个倒不意外,澳门人口少,又有全国只能它搞的博彩业。香港、深圳排第 2 第 3,而北京排名第 8,上海排名第 9。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 GDP 的增速,杭州又是紧追着广州,广州全国排名第 15,杭州第 16,增速全国排第一的是长沙。
不过我必须说明,一个城市的经济影响力绝不是只看 GDP,有些城市的 GDP 主要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具有后发优势,但可持续性差。一个城市的经济影响力,还有另外四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是:
知名企业的数量
外商投资占比
第三产业比重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存贷比
这些指标,反而更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
4 个指标看杭州咬广州咬得有多紧
根据《财富》杂志的 2020 年中国 500 强企业排名,普华永道的研究员统计了各个城市中有多少个 500 强企业的总部。最终的结果是:杭州有 22个,广州是 20个,杭州已经超越了广州,成为中国 500 强企业总部数量全国排名第五的城市。紧随北京、香港、上海、深圳之后,而广州则排在杭州后面,是第 6 名。
抛开那些大型央企国企不谈,杭州的民营企业也是巨头云集,阿里巴巴集团自不必说,其实起家于广州的网易公司,它现在的总部也在杭州。还有超过 50 年历史的民营企业常青树万向集团。造车方面有吉利集团,消费品方面有娃哈哈集团。再看广州,最知名的民企是万科、恒大、碧桂园这三家房地产企业,然后是广汽集团、东风日产等大型合资企业,广州在日化和制药领域比较突出,日化类的有宝洁、立白等,制药有广州白云山。但是,广州没有一家能拿得出手的互联网企业,这也是“杭吹”们最爱和广州比较的点。
我们再来看外商投资占地区 GDP 的比值,这个指标最能说明一个城市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个指标上,杭州又大幅度领先广州。2019 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额 69.4 亿美元[2],与GDP的比值约 3.15%,全国排名第 11;而广州则是 71.4 亿美元[3],与 GDP 的比值约 2.1%,全国排名第 22。
三产比重,广州排名全国第 7,杭州排名全国第 10,杭州比广州还有点差距,但已经不是很大。
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方面,广州排名全国第 5,杭州排名第 7,咬得也非常紧。
在综合考虑了以上提到的所有评价维度后,普华永道的报告给出了全国 47 个城市的总评分,结论是:在经济影响力方面,香港以 276 分位居第一,上海 275 分,北京 274 分,而广州和杭州都得了 265 分,并列第四。
经济影响力虽然只是城市竞争力众多维度中的一个,但这个维度往往是普通人最津津乐道的维度,所以,“杭吹”的诞生以及他们喜欢跟广州比较的心理,并不是平白无故的。
杭州 PK 广州——数字政务
前面那么多反映的都是目前的现状,而不是未来。但我们更关心的,显然是杭州和广州这两所城市,未来到底谁的发展潜力更大?在它俩的竞争中,我到底该用“姜还是老的辣”来形容呢,还是用“葱还是嫩的香”来形容呢?
在考察了所有可能的维度后,我认为,最关键的一个比较维度是城市的数字化水平,这在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中被简称为“数字城市”。评价一个城市的数字化水平,最关键的又是“数字政务”和“数字经济”这两个维度。
我们先来看数字政务。这几年,数字政务正在以极快地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举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
我这个人比较粗心,很脸红地说,最近这几年我差不多每年都弄丢一次身份证,已经补办了三次。
我记得 2017 年我在上海闵行区补办身份证,大致的流程是先到属地派出所凭户口本填表挂失领回执,然后再到指定地点拍照,然后再回到派出所填表登记,大约等了 10 天左右,身份证寄到家里。
2019 年,我补办的流程大致是这样:先在街边的一家有资质的照相店拍了一张精修过的终于不像是“逃犯”的证件照,然后拿着户口本去办证中心,全程不用自己填表,只需要签字和按手印,对着摄像头看几眼,不到一周,身份证寄到家。
到了 2020 年,我又带着户口本非常不好意思地走进办证中心,我都做好了因为补办太频繁遭到盘问的心理准备,心理默想着怎么才能做出一副很诚恳的表情。结果到了办证大厅,令我万分惊讶的是,我只需要在一台自助终端上点几下,什么证件也不用出示,用微信或者支付宝缴纳 40 元补办费,前后也就是花了不到 10 分钟就结束了。
我走出办证中心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我这真的算是补办好了吗?”更令我惊讶的是,三天后新的身份证就寄到我家了,而且真的能做火车哎,不是假的。我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给上海的公安系统点赞,马上就有好友留言说:“我们杭州现在也这样”。我相信,广州也已经实现了如此快捷的政务处理,只是我广州的好友少,没人证实一下。
我猜,等我下次再补办身份证,就连办证中心也不用去了,直接在手机上完成所有手续。哦,不对,更可能的是,实体身份证已经完全被电子身份证所取代,就好像电子支付取代现金一样,“身份证遗失”这个概念将随着数字政务的深化而成为历史名词。同样的道理,如果连身份证都彻底电子化了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几乎所有的证照:驾照、机动车行驶证、医保卡、房产证、结婚证、出生证等等等等,也都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补办身份证只是数字政务的一个很小的缩影,但它最考验基本功,这有点像考察一个川菜师傅就让他做一盘回锅肉一样,基本功好的师傅,其他方面也不可能太差。
数字政务将成为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一个城市的政务处理效率,最终会转换为这个城市所有劳动者的时间成本。活在城市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证照办理、税费缴纳方面支出时间,每一个人的总时间恒定,不是用在这里就是用在那里。而把时间消耗在政务处理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价值。每个城市的政府都要为市民提供上千项高频服务。这些服务不但消耗了大量的劳动时间,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做着相对简单重复的文件审核工作。数字政务每前进一步,都会转换成巨大的生产力,这就是我如此看重数字政务的原因。
那么,杭州和广州的数字政务能力到底谁更强呢?我们来看由中央党校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2021 年 5 月发布的《2021 省级政府和终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
根据该报告显示,浙江省已经打造了“浙里办”和“浙政钉”两个平台,建成了“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省。浙里办已经实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集成了近 500 项便民服务,352 项民生事“一证通办”,40 个跨部门“一件事”网上连办。“浙政钉”更是将全省 100 多万名公务员接入一个平台进行工作沟通和办公协同,办公效率大大提升。
广东省同样厉害,已经建成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三个移动平台。粤省事平台集成 87 种个人电子证照,上线 1600 多项高频服务,88%的事项实现“零跑动”,实名注册用户 9100 万,换句话说,广东 90 %的成年人都已经完成注册。
我因为住在上海,经常要去浙江,我手机里就有浙里办 APP,用户体验非常好,一分钟就可以搞定上海车牌临时进杭州的申请,完全改变了过去我对官办 APP 用户体验的印象。我想,阿里巴巴集团的软件人才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整个浙江的软件开发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而广东省有腾讯坐镇,我想软件开发水平只会高不会低。
中央党校的研究员对杭州和广州的数字政务能力做了一个定量研究,将评估项目分成五个维度,分别是在线服务成效度指数、在线办理成熟度指数、服务方式完备度指数、服务事项覆盖度指数、办事指南准确度指数,然后分别打分,加权平均。尽管每个维度的得分高低不同,但总的加权结果却是:广州的总得分 95.92 分,而杭州的得分也是 95.92 分,两个城市在小数点保留 2 位的精度上得分惊人地一致,共同名列全国第二。排第一名的是深圳,因为上海、北京算省级单位,因此不在比较表格中。
所以,在数字政务方面,杭州和广州的PK结果是打平手,不分高下。
杭州 PK 广州——数字经济
看完了数字政务,我们再来看数字经济。所谓数字经济,又称互联网经济,泛指通过数字计算技术为基础,由数字产业带动的经济活动。国家统计局认为,数字经济有三个特征:
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数据;
生产过程主要以信息网络为载体;
生产效率提升主要通过信息通信技术。
借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的话说: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4]。那么,杭州和广州的数字经济谁更强呢?
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权威的直接对比数据,但我找到了另外一个能侧面比较两座城市数字经济实力的维度,这就是比较两座城市的数字人才。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在 2019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人才视角》[5],我找到了以下一组数据:
通信和信息技术简称为 ICT,一个城市的数字人才在 ICT 行业和 ICT 融合行业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城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上的侧重点。
在这个这个指标上,杭州在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的班加罗尔。而广州排在北京、南京、深圳后面,排名全国第五,上海排第六。
不过,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城市数字人才的教育背景,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数字人才占比最高的中国城市,依次是深圳、广州、苏州、天津、杭州,南京、香港、上海、北京。在这个指标上,广州排第二,杭州排第五。
所以,在数字经济方面,我认为杭州和广州的 PK 结果依然是打平手,难分高下。
总结
到这里,我再来总结一下,广州作为中国老牌的一线城市,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它与广州的差距正在迅速地减少,至少在经济影响力和数字化程度这两个维度上已经追平了广州。
当然,我们比较两个城市的竞争力还有很多维度,比如可持续发展、交通和城市规划、文化与生活、生活创业成本、宜商环境等等。如果你们对两所城市在更多维度上的比较感兴趣,也可以自己下载普华永道的这份《机遇之城 2021》报告全文。
中国也不仅仅只有杭州和广州这两所大城市,还有很多很多崛起中的大城市也值得我们关注,我今天只是抛砖引玉,期待您的精彩观点。
信源
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index.html
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0/3/20/art_805865_42336875.html
http://www.gz.gov.cn/zwgk/sjfb/sjkd/content/post_5661752.htm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6/t20210603_1818130.html
https://economicgraph.linkedin.com/content/dam/me/economicgraph/zh-cn/pdfs/innovative-city-clusters-digital-economy-cn.pdf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