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大家 Vol.11|李伯清:当时我并不热爱艺术

李伯清李伯清,男,1947年11月8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艺术家 、主持人、评书人、演员;是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成渝两地,提及李伯清,大家更喜欢称他“李贝贝”(四川话,李伯伯),这也是李伯清最喜欢别人称呼他的方式,“说明没把我当外人噻。”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李伯清就以四川方言来讲述家长里短,新鲜生动又实事求是。其睿智幽默的“川味”方言作品,陪伴着巴蜀两地一代人的成长,李伯清也因此被不少人亦庄亦谐称为“巴蜀男神”。在他眼中,成渝始终是一家,无论是说成都话,还是重庆话,出去了还是都说“椒盐普通话”的家人。

一贫如洗

1947年,李伯清出生于成都一个中医世家,在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小便过着比较贫苦的生活。李伯清刚满14岁,小学毕业就参加工作。后来他辞去了厂里的工作,开始卖苦力搬运河沙,第一份工作是从南门大桥下的羊皮坝往位于暑袜街的省物资局拉河沙,当时他最想做的工作有两种,一是拉人力三轮车,因为他们每天带着眼屎出门都能挣到米钱,二是炊事员,因为炊事员第一吃得饱,适当还可以拿点回去给家里人吃。他修过自行车、打过铁、卖过凉水、做过木工、搬运工。

1970年,李伯清经人介绍和一位女知青结了婚,为了养家他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可是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没多久知青开始回城,妻子见她的同学都嫁得不错,和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自家这么一比较,难免有所怨言。加上年轻的李伯清火气也大,两口子便开始不停的吵架,最后愈演愈烈,由女方提出了离婚。

一鸣惊人

1980年,李伯清正式开始长篇评书的创作与表演。“当时我并不热爱艺术,选择评书是因为没路走了,要吃饭。”他毫不讳言自己最早接触评书的初衷,和什么“源自兴趣爱好、追求艺术真善美的远大理想”没有丝毫相干,他就是单纯的想吃上一口饱饭,能够在成都生存下去。

在茶馆里听评书是四川平民由来已久的传统,说书人一张桌子一把折扇再“啪”的一拍醒木,听书人一碗浓茶一副耳朵便“咣”的过了一个下午。

当时主流的说书人,说成王败寇的枭雄英雄;说缘聚缘散的才子佳人;说庙堂之高的纵横捭阖;说江湖之远的意气横生;说金戈铁马的波澜壮阔……

不外乎是《七侠五义》、《水浒》、《三国》、《莺莺传》等老式题材,经典十足,却不够贴近百姓,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而半路出家,本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的李伯清扬长避短,以接地气的方式,说市井生活的冷暖咸淡;说婆媳妯娌的家长里短;说虚情假意的人情世故;说草根底层的油盐酱醋……那种对小市民心理的精准把握,戏谑嘲弄不忘自讽一把的独特风格,使得李伯清名声大噪,一时风头无两。

他用只言片语便将一个陌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书中人就是隔壁的老王,就生活在你的周围,让听书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李伯清是这样描述他红的程度的:“李伯清去上厕所,看厕所的小妹一见我就喊:‘呦,李老师的嘛,随便屙随便屙。”

李伯清作为成都市井文化最鲜明恰贴的符号,在永远充斥着嗑瓜子声、搓麻将声、擦鞋掏耳吆喝声的茶馆里应运而生。不仅成都人爱听这些段子,相邻的重庆人听的更是乐不可支,重庆人一边听一边幸灾乐祸的说,你看嘛你看嘛,我们早就说过了,成都人就是虚伪,"假打",这次连他们成都人自己都编成段子承认了。

他相继参加了许多电视节目和个人专辑的录制,被评为“巴蜀十大笑星”,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曾经登上过央视《曲苑杂坛》的舞台,不过反响平平,语言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让西南之外的观众不太能领会其中的笑点和精髓。2006年,他拒绝了春晚的邀请,身边所有的人都感到不解,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啊,他只说了一句:“可能不太适合”。

一鳞半爪

热闹喧嚣当前,但他并没有被浮名所缚。1996年,李伯清拜原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何世珍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绘画艺术。过去种种苦难的遭遇却炼就出了如今乐观豁达的李伯清,原因或许正如他所书——不计较。“不计较”,看似简简单单三个字,真正做到或许要一辈子的时间,有些人也许一生都做不到。李伯清在经历了万千风雨后切切实实的参透了这三个字的奥义。“不计较”,不计较什么呢?不计较别人的风言风语、评头论足,不计较外界的风风雨雨、纠纠缠缠,不计较名利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太多太多的红尘俗物要我们去淡然一笑。最终说白了,不计较的不是它物,而是放过自己。不纠结,不懊恼,不在意,指指点点由他去,追求内心舒坦就好。该看开看开,该原谅原谅,该放下放下,“我用我法表真情,是好是歹由人骂”。2007年,李伯清在四川彭州的三昧禅林剃度,正式出家。对此李伯清坦然面对媒体表示,“其实我根本不是突然想到要出家的,我十二年前就皈依了,十年前就曾说过要出家的话。平常有空去得最多的就是庙子,几乎占到我业余时间的三分之二。几年前我又担任了省佛协副秘书长,其实在思想上我早就入了佛门。” 一以贯之

李伯清永远乐于接受新事物。现在,他是微博上的段子手,微信公众号阅读经常十万+的知名网红。虽然他刚玩微信那会儿,还被徒弟“洗刷”了一把:

微信公众号“李伯清”也延续了他的风格,简介是这么写的:

李伯清,四川成都人。又名李贝金,李贝贝。韩国名金叫焕,日本名井岛叫焕,英文名安吉拉贝贝。还有法国名俄罗斯名......关注我,和我一起摆龙门阵。

文章语调风趣幽默,还有李伯清一贯的自嘲。如此生动新潮的文章,难道真的出自一位老人之手?他的经纪人阎宇介绍,其实是李老师授权给团队做,“毕竟李老师年纪大了,微信什么的他也弄不来,只有交给工作人员做。但所发表的文章框架、风格、文案都是李老师定的。”

“我们计划将李老师的评书搬到微信上,而且是专门为年轻人量身定做的,这些段子只会在微信上看到,电视上都看不到了。”在微信上说评书,那如何盈利?阎宇直言,“这是李老师回报给各位网友的,而且他确实也在与网友们互动中找到很多乐趣”。

李伯清身上有着一丝鲜明的四川袍哥的烙印,多行义气之举,朋友相邀演出,他坚决不收钱;公益性质的表演,弟子必须悉数到场。不同于一些表演艺术大师对待徒弟按合同办事,受法律约束的演艺公司合约制管理;他的弟子,被他视作自己的子女,是一种放养的状态,不独限于评书艺术的钻研,而是任由他们往小品、主持、舞台剧、情景剧的方向发展。

不为名利缠身的李伯清还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这里睡着的是一个名人,一个成功者…… 如今,他睡在这里,名也没有了,利也没有了,反之,烦恼也随之消失。朋友,如果你真的爱他,请不要打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_腾讯世界杯 - dg-zm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