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他们该焚、该坑吗?

秦国朝堂讨论驱逐令—凤凰网

统一后,秦廷任命70名博士,随侍皇帝提供建议。公元前219年,嬴政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召集齐鲁地区的儒生博士70人到山脚。他们为嬴政撰写颂扬文字,刻于泰山石上,嬴政颇为满意。然而,此事也加剧了对立。

因为儒生们依据三皇五帝的古礼安排封禅。三皇五帝时代生产条件简陋,封禅仅清扫祭坛,使用草席,不求奢华。以此标准对待秦始皇的仪式,让他不满,认为儒生意见不一,难以采纳,遂贬黜他们。

随后,嬴政采用豪华方式,从泰山阳面修路至顶峰,中途遇雨。儒生闻讯,借机批评嬴政未用儒家礼仪,导致天降风雨。从此,双方关系急转直下。

秦始皇与炼丹术士

“儒”一词源于巫祝等职业。先秦时,儒不限于孔子弟子,还包括炼丹者或有学识之人。例如阴阳学派领袖邹衍、法家代表慎到,都曾被齐威王聘为儒博士。

这种界限模糊延续至秦代。在此背景下,徐福、卢生、侯生三位术士出现。

秦始皇剧照—凤凰网

卢生、侯生的“生”字常为学者称呼的代词,如某些文章中用“生”指学生。史料将他们归入儒家,显示秦代儒家成分多样。

公元前219年,徐福向秦始皇称海外有仙山,可得长生药,愿代寻觅,但多年无果。公元前215年,燕人卢生也来游说,此后韩终、侯公、石生等相继劝说嬴政。

嬴政信以为真,派他们寻药,并满足所有要求。但投资巨大,却无回报,秦始皇对儒生的信任进一步减弱。

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引发事件

徐福剧照—凤凰网

这些属于儒生范畴的术士,已令秦始皇不满,但儒生们未觉察危机。

公元前213年,嬴政46岁寿辰,仆射周青臣呈贺词,赞扬嬴政设立郡县,使民众安居,无战乱,制度可传万代,突出郡县优点。但博士淳于越等坚持旧制,主张恢复分封,从而引发封建与郡县辩论。这成为焚书坑儒的起因。

淳于越的观点代表一批主张复古者的意见,这次争论本质上是国家治理理念的对抗。皇帝和宰相均支持郡县,反对分封。在李斯主导下,以强制方式结束。

史书记载,李斯建议,除种植、医学、占卜书籍外,非官方收藏的诸子百家书一律烧毁,民间议论诗书者治罪。秦始皇批准。这便是焚书过程,与后世编纂大型丛书类似,旨在统一思想。

秦朝大臣—凤凰网

焚书针对民间书籍,国家藏书未烧。因为,秦始皇仅禁民间阅读有害书籍,国家机构仍保存这些典籍,注重选择性保留。

这也解释了刘邦入咸阳时,萧何能获取秦图书。但项羽入城后,抢掠财物并焚烧咸阳,书籍随之毁灭。

汉初需召集旧臣回忆书籍,以恢复文化。秦汉文化中断,主要归因于项羽的焚烧,而非秦始皇的行动,不能将责任全推给秦始皇。

坑杀儒生

公元前212年,为嬴政寻药的侯生、卢生私下批评嬴政独断,任用狱官,博士虽70人却不重用,皇帝以刑杀示威,天下人惧罪保位,不敢尽责,秦法严苛,不效即死。于是二人携款逃亡。嬴政对儒生的忍耐彻底瓦解,当年下令坑杀。

李斯剧照—凤凰网

这次行动针对两类:欺诈的术士和反对郡县的儒生。除去违法者460余人,皆埋于咸阳。杀术士因受骗,皇帝怒而大开杀戒;杀儒生罪名为散布妖言扰乱民众,即宣传分封,违背官方理念,故需消灭。

此后,长子扶苏进言:边远民众未安,诸生诵读孔子,今以严法惩处,恐天下动荡,请皇帝考虑。嬴政怒,将扶苏贬至北地郡。这显示嬴政清除异见的决心坚定。坑儒不止于杀戮本身,而是消除不同思想。扶苏被贬,秦始皇死后,李斯、赵高假诏杀扶苏,秦朝迅速灭亡。

结语

总体而言,焚书坑儒均为统一理念的措施,虽混有秦始皇与儒生的私人矛盾。秦朝为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设36郡,一切权力归皇帝,秦始皇负担沉重,稍有疏忽即亡国。

源于战国乱局的秦始皇未转变思路,仅用直接有效的方式处理隐患,这便是焚书坑儒的缘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_腾讯世界杯 - dg-zm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