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宫殿坐落在两层的石台上,石台整体为方形,通体雕刻祥云纹,并且正面留有一个小门。经过测量,石台通高约1.6米,由下往上收缩,显得十分稳固。最上面的微型宫殿为重檐,屋脊上还有小兽,铸造的也惟妙惟肖,而且还是上圆下方的结构,也象征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很多人以为微型宫殿是纯金的,但其实是铜鎏金,经过几百年的日晒雨淋有的地方也已经发黑变色,仿佛失去了往昔的光鲜亮丽。或许您也纳闷,这两座微型宫殿独此一处,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专家们表示,左边的叫做社稷殿,右边的叫做江山殿,虽然长得都一样,但是名称和意义却全完不同。如果您仔细观察还能发现,社稷殿和江山殿还有明显的色泽差异,就连底部的石台也能看出孰优孰劣。其实,这不是风吹日晒导致的差异,而是材料本身就有好有坏,很明显可以看出江山殿要比社稷殿更好,由此也说明了清朝皇帝那些鲜为人知的小心思。
所谓“江山”,字面含义就是江河和山峰,在古代也引申为普天之下,即国家疆域和权力所及之地。对清朝的历代帝王来说,江山就是他们的基业,也是他们享受权力的基础。因此,初代帝王“打江山”,后代帝王“守江山”。其实,“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难,所以清代帝王把“江山”看得很重,一切也都以“江山”为先,否则就是愧对祖宗百年基业。
“所谓”社稷,起初是指土神和谷神,土神为“社”,谷神为“稷”,在古代也表示土地和粮食。众所周知,土地和粮食是一个国家根基所在,因此古人在祭祀的时候,首先也是祭祀“太社”和“太稷”,算是我们华夏民族最早的一种原始崇拜,甚至有些地方还有祭祀社稷的习俗延续至今。后来,“社稷”也泛指国家,通常也都和“江山”放在一起,即“江山社稷”,表示国家的政权命脉。然而,对清朝历代帝王来说,他们眼里看到的或许只有“江山”,而没有“社稷”。
专家们表示,清代帝王用社稷殿和江山殿鞭策自己,时时刻刻要记住江山社稷,不能当一个酒肉玩乐的昏君。值得一提的是,社稷殿和江山殿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本身也表明了社稷的重要性大于江山,毕竟土地和粮食,以及百姓的民心才是根本,也是拥有江山的前提条件,而清代帝王却忽略了,他们一心一意想守住江山,但却忽略了社稷,因此江山殿用料比社稷殿要很多。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代帝王迷失在权力中,但我们普通百姓却都看得清清楚楚。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清朝还是没有守住“江山”,它是覆灭也标志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瓦解,而推翻这一切的正是被统治所忽视的“社稷”,也就是广大百姓需要的土地和粮食。由此可见,得民心则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参考资料:
《紫禁城六百年》作者:李文儒,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