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木构建筑中的正脊、垂脊、戗脊、角脊、过垄脊、围脊、博脊、绝脊、排山脊、清水脊,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附具体图解

古建装饰古建中的木构建筑除了有柱、梁、檩、椽、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脊。脊有正脊、垂脊、戗脊、角脊、过垄脊、围脊、博脊、绝脊、排山脊、清水脊各种分类,今天就来聊聊古建之脊。古建脊

正脊:位于最高处的横向主脊,连接屋顶前后两坡或左右两坡的交汇线。正脊通常由多层砖瓦叠砌或木构架支撑,表面常装饰吻兽、脊刹、花瓦等构件。正脊通过固定前后两坡屋面,防止屋面因风力或重力分离。

正脊、垂脊、戗脊示意图

垂脊:是传统建筑屋顶中从正脊向下延伸的斜向脊,位于屋顶两侧或四角,与正脊垂直相交。通过将雨水从正脊引导至屋檐,避免积水。

戗脊:又称岔脊或斜脊,是歇山顶建筑中自垂脊下端延伸至屋檐的斜向屋脊,与垂脊呈45度相交,起支戗作用。其结构由戗根(与垂脊相连部分)和戗挑(翘起部分)构成。戗脊末端常设排水口,与垂脊排水口协同工作,确保雨水顺畅排出。

角脊:重檐建筑下檐翼角处的斜向屋脊,清代称谓(宋式称戗脊)。

围脊示意图

围脊:重檐建筑下层檐与屋顶相交的围合脊,四角有合角吻或合角兽。起防止雨水渗漏作用。

博脊: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特有的横向屋脊构件,位于山花板与其下山面屋面相交处。在单檐歇山顶建筑中表现为山面横向脊,而在重檐建筑中则特指下层檐环绕屋身的围脊。不仅可以连接山面与屋面,也同时具备防水与装饰作用。

博脊示意图

过垄脊:亦称“元宝脊”或“过陇脊”,是古建筑正脊的一种特殊做法,专用于卷棚顶(无正脊的屋顶形式)。即前后坡相接的弧形曲面处,替代传统正脊。

卷棚顶的过龙脊

绝脊:又称“宝顶”,是攒尖顶建筑特有的屋脊形式,位于屋顶瓦面的最高汇合点处。

作为攒尖顶的顶点,绝脊通过特殊构造(如铁制芯柱)连接屋面各坡瓦垄,确保结构稳定性,同时引导雨水顺畅排出。

绝脊示意图

清水脊:属于小式建筑黑活瓦顶正脊形制,广泛应用于硬山、悬山等屋顶类型。其核心特征是将正脊分为高坡垄大脊和低坡垄小脊两部分,两端装饰有砖雕“草盘子”和翘起的“蝎子尾”。

清水脊示意图

排山脊:古建筑中歇山、悬山、硬山建筑垂脊的统称。

脊和梁作为古建的支撑构件,合起来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脊梁”一词。是一种支撑力量。

屋脊兽

各位朋友应该经常会听到五脊六兽这个词,所以说脊就不能离开兽。其中的五脊到底指哪五脊。权威的说法就是1条正脊+4条垂脊。而六兽指的是正脊两端鸱(chī)吻和四条垂脊上的蹲兽总称。

歇山顶上的兽

正脊上的是鸱(chī)吻。垂脊上的为垂兽。戗脊上为戗兽。戗脊前端还有一排蹲兽,也叫走兽。安装于屋檐转角部位的仔角梁端头是套兽,总之统称为脊兽。庑殿顶上的兽鸱(chī)吻:被视为龙的九子之一,名为“螭吻”或“鸱吻”,其形象为龙头鱼身,象征吞火祈雨、镇宅辟邪。垂兽和戗兽:上面的兽都叫嘲风,也是龙之子。双角后掠,龙嘴大张,鬃毛飘逸。套兽:无固定兽,采用狮子、龙、嘲风等异兽造型,依建筑等级与用途而定。

脊兽蹲兽:最出名的就是故宫太和殿的10只神兽,如下图所示。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其中行什只在故宫太和殿上有,全国唯一。故宫太和殿蹲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_腾讯世界杯 - dg-zmt.com All Rights Reserved.